河南畫界的“國強熱” 一場畫展引發持續討論

原標題:河南畫界的“國強熱” 一場畫展引發持續討論



12月15日至24日,由河南省文聯、省文化廳等單位聯合主辦的“墨韻盈尺·馬國強中國人物畫小幅作品展”在河南省美術館舉行。展覽期間,有關領導、美術界同仁、廣大美術愛好者以及普通市民紛紛來到現場,掀起瞭一個個參觀欣賞的小高潮。如今,盡管展覽閉幕瞭,但河南畫界的“國強熱”還在持續發酵。□東方今報·猛獁新聞首席記者 梁新慧 實習生 周蘭/文 首席記者 袁曉強/圖



【個體年齡VS藝術高峰】年過六旬,他正在向新的藝術高峰進軍



此次展覽,是65歲的馬國強首次舉辦小幅作品展,展出的68幅小幅作品,是他最近一年辛勤耕耘的成果。很多人說,通過此次展覽不難看出,年過六旬的馬國強先生正在向新的藝術高峰進軍。



“其實,年齡與藝術高峰沒有直接關系,但不可否認,年齡越大,畫的時間就越長,對生活的感悟對藝術的理解可能更成熟。”省文聯副主席、省美協主席劉傑說,在畫傢中,馬國強的年齡不是最大的,但對於創作來說,此時卻是他最好、最成熟的時候。



在劉傑看來,好的藝術,首先要有技術含量,當然,技術也需要經歷一個不斷錘煉的過程。堅持創作幾十年,馬國強在技術方面已經達到瞭一個相當的高度。同時,相對於年輕畫傢,他對生活的感悟更全面、更透徹,所以他在刻畫人物時,表現的不僅僅是人物的外表,而是通過外表反映內心的變化。



劉傑說,無論哪一位畫傢,在不同的年齡段,畫人物的感悟也不同。過去追求如何把自己想表達的東西表達出來,而現在則從造型、構圖、線條、筆墨、顏色等方面有所突破,這個要求相對來說比較高。經過幾十年的歷練,有可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。



“作為一名畫傢,如果八九十歲後,在精力、體力、思想活躍性、對事物的認知等方面都有所退化的情況下,還能畫畫,畫出的作品讓大傢感覺很新,能夠走在這個時代的前沿,這樣的人尤其難能可貴。衷心祝願馬國強先生藝術之路常青。”劉傑說。



【創作領域VS形象刻畫】面對不同領域不同人物,有著不同的情感傳達



馬國強的作品,堅持反映現實生活,他筆下的人物,正氣、陽光,充滿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對幸福生活的追求,對人物內心世界的表達進行瞭積極的思考和探索,形成瞭獨特的風格。



劉傑認為,馬國強是現實主義畫傢,主要表現當代生活、場面、人物。他采用寫實的手法,非常尊重客觀事物,這是一大特色。另外,他對形象的刻畫是多方面的,通過外在形象表達內在思想,不同人物形象有著不同的情感傳達。面對不同職業,不同年齡,不同地域的不同人物,畫出來的形象也完全不同。即便是面對同一類人物,他表達出來的思想也完全不同。



在省美協副主席、省美術館館長化建國看來,“馬國強是現實主義畫傢,他的作品表現的是現實生活中的人和內心的思想,因此,造型準確是他的突出特點。”



而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原黨委副書記兼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石品認為,作為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傢,馬國強長期“深入生活 紮根人民”,創作瞭一系列工人、農民包括大量少數民族人物形象。生活中,這些人的面龐上留下瞭歲月的痕跡甚至寫滿瞭滄桑、佈滿瞭皺紋,他用畫筆描繪出瞭他們身上所具有的生活美甚至是苦難美、滄桑美,相對於“文革”時的“高大上”形象,以及當下受到市場追捧的所謂“美人畫”作品,他的畫作真實、鮮活,有筋骨、接地氣,蘊含著“大美”。



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則稱,長期以來,馬國強堅持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。堅持反映生活,記錄時代,以水墨寫意的手法,創作瞭大量的中國畫作品,是我國水墨人物畫壇具有鮮明個性風格並具有重要影響的一位畫傢。



【身份名位VS藝術地位】



“畫傢”和“官員”集於一身,實現雙贏



【尺幅大小VS藝術水準】



大畫小畫都能畫,小畫內容不比大畫少



此次展覽,對於大畫、小畫的討論,也是展廳裡最熱的話題。



作為此次展覽的策展人之一,化建國透露瞭此次展覽的幕後故事。“這些年,他畫瞭一些小畫,看瞭之後非常震撼。我當時就跟他講,這些小畫應該拿出來辦個展覽,而且給他定下瞭辦展的目標:畫夠60張。”化建國認為,為瞭這個展覽,馬國強在小畫上傾註瞭更多的感情和力量,但和大畫相比,這是兩種不同的追求。



在青年畫傢郭建明看來,美術作品不以尺幅大小來衡量藝術水平,大幅作品不一定承載大容量、大境界,縱觀馬國強先生的這批小尺幅作品,對年輕畫傢來說是一種深刻的激勵,讓大傢看到瞭一位老藝術傢對待藝術創作的虔誠之心,敬畏之心,可謂“心中有丘壑,眉目作江河”。



劉傑說,對於優秀的畫傢來說,大畫小畫都能畫,而且都畫得非常好。畫大畫,更多是出於展覽的需要,大畫面積大,可能更有沖擊力,這就催生瞭很多人的畫越畫越大。在中國歷史上,傳統繪畫更多的是小畫,那時沒有展覽,優秀畫作是拿在手裡觀賞的。小畫內容不比大畫少,每一筆都不少,一點都不省事。和前些年相比,馬國強用顏色用得更多瞭,更艷瞭,但艷而不俗,畫面更豐富、更耐看。



而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認為,馬國強把小畫當大畫來畫。不看原作,你很難想象如此眾多的人物形象和毫發畢現的刻畫,以及復雜的背景描繪,是在僅僅隻有兩平尺的畫面上完成的。如此繁復的藝術勞動,體現瞭他對藝術的執著和深厚的功力,作為國強這個年齡段的畫傢,尤顯難能可貴。



幾十年來,無論是當編輯、雜志社長、報社總編,還是身為省文聯主席,馬國強堅持繪畫創作,從不停筆。他的勤奮,有目共睹。



“藝術一定有技術含量,而且還要靠過硬的技術去支撐。過硬的技術怎麼來的?那就是常年動手畫出來的,不是想出來的。”劉傑說,馬國強在多個崗位歷練,這種積累是寶貴的財富,而他對藝術的理解也達到瞭一定的高度。



化建國認為,無論哪個門類的藝術傢,隻有內心喜愛,才會勤奮投入。就像有些人,雖然是畫傢,但內心不太喜愛,所以就不那麼勤奮,更不會集中精力進行創作。相反,馬國強在多個行政崗位擔任主要領導,但他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傢,所以工作再忙也從不停筆。



而在石品看來,畫傢和官員集於一身,使得馬國強顯得更為難能可貴。作為曾經的省文聯主席,特別是美協主席,他兌現瞭自己“帶領大傢畫好畫,自己更要畫好畫”的諾言。此次畫展的成功,是當前河南美術創作的重要成果,由此也更加凸顯瞭他對河南美術的貢獻。特別是他力推倡導的“中原畫風”,從理論到實踐功不可沒,這幾年“中原畫風”勁吹全國,河南畫傢在全國的影響力日臻強大,與他的藝術成就以及個人魅力密切相關,也讓他當之無愧地成為河南美術界的一面旗幟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pxqjmc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